返回

攀金枝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74章 心思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南征。

    粮食等物资,从各地运过来,也十分不便。

    早在圣人刚登基的时候,其实就讨论过迁都的问题。

    只不过,那个时候诸事繁杂,且迁都事关重大,牵扯的方方面面都太多。

    圣人一心想要尽快统一天下,在先南征还是先迁都之间,更偏向前者。

    新的都城已经选定,就是有名的古都长安。

    只是,长安历经战乱,曾经的宫城早已成了废墟。

    想要迁都,必须重建。

    外城、宫城……工程浩大,需要征收数以万计的民夫,还有建城所需的石料、木材,以及民夫们所需要的粮食等……

    陆路运输太过单一且艰难,疏通河道,增开水路交通,也能有助于运送人员与物资。

    迁都后,大虞的中心就会转移到中原腹地,距离南境更近了。

    南征的时候,会更加便利。

    南征胜利,天下一统,迁都长安,将有助于更好的统治!

    统一后,还可以继续串通河道,将南境丰富的物产、粮食等,源源不断的运到长安,以及北方的各个州郡!

    所以,这三件事,相互联系,相辅相成。

    楼彧能够通过一件事,猜到另外的两件事,都是极其聪慧的表现。

    就在杨睿兀自想着的时候,楼彧又开口了:“圣人应该也想南征!”

    双管齐下?

    虽心急了些,却是给了臣子们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
    如此,文武官员,甚至是皇子、皇孙们,也不会只盯着他屁股下的那张椅子。

    杨睿瞳孔微缩,这楼彧——

    之前杨睿以为,楼彧只是有些小聪明的顽童。

    偏偏又仗着那点小聪明,捉弄小女郎,实在不是大丈夫所为。

    现在看来,自己还是先入为主,看轻了楼彧。

    今日的见面,楼彧一直都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他,杨睿自是有所察觉。

    那时,杨睿还欣慰的觉得楼彧“孺子可教”。

    但,这一刻,看到楼彧小小年纪,却这般敏锐,杨睿忽的想到楼彧的身世——

    本是受宠的庶长子,却因为有了嫡母,父亲为了保护嫡母与嫡出儿女的利益,狠心将他过继。

    楼瑚,四十年前,确实惊才绝艳,乃赫赫有名的海内名士。

    可他已经过世了啊。

    就是自己的先生,楼瑚的亲传弟子,隔了几十年,再提楼瑚,也有着恍如隔世的生疏。

    过继给一个死去多年的人,再无亲近长辈教导,楼彧就像一根野草般,野蛮生长。

    他没有长成无法无天、十恶不赦的坏人,却还能读书、守礼,即便他的温和儒雅是装出来的,但至少他是积极向善的。

    君子论迹不论心。

    只看楼彧能够那般耐心的对待一个邻家小女郎,对待不知分寸的亲戚也能虚与委蛇,杨睿就知道,楼彧骨子里是个好的。

    他只是无人管教,偏偏又天资聪慧,这才有些偏门左道。

    只要有人好好管教,予以正确的引导,他应该能够成为正直、忠义的好儿郎。

    杨睿已经做了父亲,想到才一岁的庶子,以及正在怀孕的嫡妻,一颗父爱之心,竟禁不住的泛滥着。

    当然,杨睿也没有忘了,他对楼彧“有所求”。

    嗯,就当是他给楼彧的“报酬”吧。

    指点他、教导他,让他拥有真君子的智慧与胸襟,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小聪明。

    “我初来乍到,对沂州不慎了解。楼郎君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?”

    杨睿想要教导楼彧,却不会强硬的说教,或是刻板的教学。

    他想把楼彧带在身边,言传身教。

    让他知道,什么是小聪明、什么是大智慧。

    让他明白,什么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,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。

    即便要算计人,也要是让人无话可说、甚至是倾佩赞叹的阳谋,而非上不得台面的阴损招数。

    楼彧一怔。

    这位齐王世子是什么意思?

    让自己一个十来岁的半大孩子,助他一臂之力?

    可不知道为什么,看到杨睿那温和、包容的表情,竟让他有种莫名的感动。

    楼彧说不出是什么感觉,虽然怪怪的,可并不讨厌。

    “你让我帮你?帮你做什么?我除了有些田亩、金银外,并不长处。”

    他都没有成丁,想要“效犬马之劳”,都不能够。

    楼彧不是个好脾气的人。

    外人前,稍稍伪装一下,已经耗尽了他的耐心。

    如今,书房里只有他和杨睿,对方似乎也早已看穿了他的真面目,楼彧懒得再伪装。

    他索性继续直来直去,“或者,你想让我给我堂伯父写信?”

    杨睿:……聪明是聪明,就是性子太野,还没有耐心。

    杨睿想了想,说

第74章 心思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